咨詢電話:0531-83188567
發布時間:2019-11-03 12:20:44
最近《野狼disco》可以說是席卷各大網絡社交平臺。超強的節奏韻律和通俗直白的歌詞,讓許多人在聽過一次之后便久久不能忘記。
雖然這首歌本身并不屬于傳統DISCO音樂,但仍然讓氧叔想起了那個瘋狂搖擺的disco年代,《致命女人》80年代線也頻頻出現drama的disco元素,今天氧叔就來講講Disco背后的流行文化。
最初的disco
“Disco”一詞來源于法語discothèque,原意是指“供人跳舞的舞廳”,Disco最早風靡于70年代的紐約地下俱樂部,是當時年輕人宣泄精神和情緒的一種方式,俗稱蹦迪。
因為不需要樂隊,只需要用唱片機播放流行舞曲,所以還誕生了夜場DJ(Disc-Jockey),早期DJ的主要工作其實就是放碟。
▲Studio 54俱樂部
要了解Disco一定要知道70年代被刷爆紐約上層朋友圈的紐約54俱樂部(Studio54),這是一個至今都無法超越的club。
Studio54舞池內涉足了文學界、體育界、政治界、商界、時尚界等界的大咖和名流,安迪·沃霍爾,伍迪·艾倫,米歇爾·杰克遜等都曾聚集在這里,每晚的人物都很勁爆。
▲Woody Allen 和 Michael Jackson
▲Andy Warhol, Calvin Klein,Brooke Shields & Steve Rubell
▲David Bowie
1977年上映的電影《周末夜狂熱》也成為了推動Disco風潮的重要電影,花襯衫、喇叭褲、噴著一頭發膠的主演,成為了那個年代最有代表性的Disco青年形象。
▲《周末夜狂熱》主演造型
80年代,disco從歐美經過香港傳進廣州,火爆整個中國大陸,張國榮的《Monica》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歌曲,張薔、費翔等人也曾翻唱大量Disco舞曲。
1985年前后,教迪斯科舞蹈的書開始涌現,用插畫分解從頭到腳的每一個動作。時至今日,disco已經不僅僅指一種音樂類型,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存在。
▲《教你跳迪斯科》
Disco元素的流行
Disco年代的舞者們熱衷于穿著華麗昂貴和夸張的服裝,在閃爍的舞池里爭奇斗艷。
女性們總是穿著薄紗材質和帶有亮片流蘇上裝,搭配短裙熱褲或喇叭褲在夜間外出。而男性則換上花樣夸張的聚酯纖維材質襯衫,搭配簡便西服或者三件套西裝。
同時因為融入了60年代的嬉皮士風格,喇叭褲成了不可或缺的單品。
放眼今天,即使熱潮褪去,disco的黃金年代依然是很多設計師的靈感來源,帶著濃厚Disco氣息的元素頻繁出現在各大秀場和街拍照片中,亮片元素、連體喇叭褲等等也正在成為“新的”流行。
▲2014年春夏Jean Paul Gaultier秀場致敬《周末夜狂熱》造型
▲連體喇叭褲也極具代表性
另外,反光的鏡面球也是最具Disco氣息的元素之一,除了作為舞臺道具,如今風靡的鐳射元素也是Disco球的新生。
▲《路邊野餐》中出現的disco球是懷舊也是時光停滯的標志
▲1997年,U2樂隊主唱兼吉他手保羅從檸檬形迪斯科球中走出
▲鐳射元素
特別是熱巴這類明艷五官的人,穿上鐳射亮片元素反倒更美。某些時候只要妝發得當,她還挺適合這種disco風格,朋克又有些性感,比強行扮可愛要好太多。
Disco和“土嗨”文化
作為一種流行舞曲,disco音樂比較簡單,具有強勁的節拍和強烈的動感。
Disco音樂最大的特點是結構精短,節奏強勁,每拍都強?!熬鶆驈娕摹惫澴嗟囊魳泛苋菀桩a生強烈的洗腦效果,Disco和所謂的“土嗨”音樂都是以這種節奏為音樂框架,節奏是音樂中最能接受的直觀元素,也就保證了絕對廣大的受眾基礎。
拋開審美層面,disco和所謂的“土嗨”神曲的流行都是合理的。
如果把迪斯科看成我們與上一輩人的連接,《野狼disco》的走紅就相當于一場集體懷舊,是一種真實到骨子里的
情感共鳴,身體跟著簡單強烈的節奏擺動,或許也只是一種接近本能的、極簡的快樂。
上一篇:設計師品牌,你們還好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