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8日,中國(江西)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在南昌舉行。會上,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黨委副書記、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秘書長李煒表示,“雙跨”工業互聯網平臺呈現平臺生態漸序完善、技術耦合不斷增強、工業軟件云化突破、賦能成效日益顯著、“雙鏈”支撐持續強化、服務治理效能增進、國際拓展優勢漸顯、驅動發展內力強勁等八大成效。
“雙跨”平臺作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最高發展水平的代表,發展迅速、創新活躍,正成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硬支撐、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及未來競爭的新優勢。
“雙跨”平臺發展規模呈現健康有序、高質量的增長態勢,平臺平均連接工業設備超218萬臺、平均承載工業機理模型超2.45萬個,覆蓋9大領域。“雙跨”平臺整體開放運營能力突出,平均營業收入已達到69億元,平均工業APP數量達8738個,平均服務企業數量超過23.4萬家。
多個省市高度重視打造“雙跨”平臺,從政策體系、人才培養、生態載體等方面加強保障,正在打造以“雙跨”平臺為牽引的產業發展生態。從政策體系看,目前,全國已有30余個省(市)圍繞“建平臺”和“用平臺”部署重點任務,已基本形成了部省聯動、梯次發展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,并取得了積極成效。從區域分布看,發展漸趨均衡,“雙跨”平臺已經覆蓋全國16個省份,兼顧東中西部。
從成長路徑看,“雙跨”平臺可分為三種類型:一是源于傳統制造企業,立足行業知識沉淀和工業基因,深耕制造業工業場景的平臺,占“雙跨”平臺總數的62%。二是源于信息和通信設備制造企業,立足信息技術優勢和互聯網基因,為制造業工業場景提供云化軟件集成服務的平臺,占“雙跨”平臺總數的22%。三是源于軟件企業,兼顧軟硬件研發,為制造業工業場景提供信息和通信設備生產運維服務的平臺,占“雙跨”平臺總數的16%。
“技術耦合不斷增強。”李煒表示,融合創新加速。“雙跨”平臺端、邊、云、鏈、數、智、網、安一體化的商業化進程加快,積極布局大模型領域,探索MaaS(Model as a Service,模型即服務)產品服務。從技術突破看,“雙跨”平臺在多個短板技術領域研發突破,分層釋放應用潛能,AIGC、大模型等新技術正在工業領域探索深度應用。同時,操作系統探索商用。“雙跨”平臺能夠深度集成IT、OT、CT、DT等各類技術,具有基礎性、聚合性、融合性等典型特征。從研發投入看,“雙跨”平臺正在聚焦芯片、網關、工業軟件、數據庫、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領域持續加大投入。從自主可控看,“雙跨”平臺瞄準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,持續加強國產可替代產品研發與應用。
此外,賦能成效日益顯著。在賦能行業方面,“雙跨”平臺深耕制造業工業場景,通過對大量行業經驗和工藝進行模型化、軟件化,實現工業知識的沉淀、復用和重構,共沉淀工業機理模型超123.7萬個。在賦能區域方面,“雙跨”平臺聚焦制造資源集聚程度高、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區域,為政府提供基于平臺的“雙碳”監測、安全監管、企業畫像、精準招商等監測監管型或綜合管理型賦能服務,有效推動區域資源整合共享、產業鏈分工協作、企業協同創新、轉型服務升級等,實現區域的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運營,助力區域企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,加速“平臺+園區”數字化賦能。目前,“雙跨”平臺服務園區數量達到1706個,為園區政府治理決策、園區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。